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68】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冲漠无朕者,一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译文】天地万物兴盛繁茂之时,也就是宇宙混沌空寂无形之时;宇宙混沌空寂无形之时,也就是天地万物兴盛繁茂之时。宇宙混沌空寂无形的状态,是专一的开始,天地万物兴盛繁茂的状态是精粹的开始,专一中包含着精粹,精粹中包含着专一。
【69】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译文】心之外没有事物。如我的心发出孝顺父母的一个念头,孝顺父母就是一个事物。
【70】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译文】先生说:“如今跟我学习格物学说的人,很多还只是停留于口耳相传。何况那些专门口耳相传的人,能够超过他们吗?天理人欲的精微之处必须时时刻刻反省克制,才能逐渐有所见识。如今交谈之间,尽管只讲天理,但片刻之间,不知内心已经有了多少私欲。有偷偷流露出来而自己还不知道的,虽然用力省察,仍然不容易看清,何况只是口头上讲的人,可以认清全部吗?如今只知道讲天理,却把天理停放着不遵循,讲人欲的也停放着不清除,这怎么能算是格物致知的学问呢?后世之学,达到极致的,也只是做了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义袭而取: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为浩然正气是通过长期积聚正义感而形成的,不是行为偶尔符合正义便可获取。
【71】问“格物”。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译文】问格物的学说。先生说:“格是正的意思,纠正不正确的,以恢复到正确的状态。”
【72】问:“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曰:“然。”
【译文】问:“知止就是知道至善只在我的内心,本来就不在心外,然后志向才能坚定吗?”先生回答道:“是的。”
【73】问:“格物于动处用功否?”先生曰:“格物无间动静,静亦物也。孟子谓‘必有事焉’,是动静皆有事。”
【译文】问:“格物是在行动处用功吗?”先生说:“格物的工夫本来没有动静间隔,静时也有事物在。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表明不管动静都是有事的状态。”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意为一定要使心处于清醒与自觉状态,但不要抱特定目的和意图,时刻记住,但不去违背规律地帮助它生长。
- 龙卷风的急救方法[图]
- 谥(shì)古代帝王或贵族大臣死后由继位帝王或朝廷所加给他的[图]
- 天资聪颖、博通经史的清人张潮则将自己读书作画、谈禅论道、悠游[图]
- (十)子法《内则》一篇(十一)乐记《乐记》一篇刘向的分类虽然[图]
- 祖士少和阮遥集虽然都有待于物但阮只是“物物”而祖则“物于物”[图]
- 明瑟莹净 圹(kuàng)坟墓、墓穴 蜕死的讳称 西鄙西边 [图]
- 水调歌头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图]
- 松柳异质荠荼殊性故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南北朝·沈约《宋书·顾[图]
- 韩全诲听说朱全忠要来丁酉下令李继筠、李彦弼等带兵劫持昭宗请皇[图]
- 如花美眷水流年拍到红牙共黯然不奈闲情酬浅盏重烦纤手语香弦堕怀[图]